当前列表: 随笔 |
常见病的三伏灸法与禁忌 艾灸保健在国内如火如荼,冬病夏治,三伏施灸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。什么人适合灸,常用方法有哪些,简单概述。 1.适应症 1)各种慢性疾病、体质虚弱伴随的疑难杂症 2)寒性体质、外热内寒、上实下虚、虚实夹杂等症状 3)慢性、顽固性疼痛及炎症 4)亚健康、早衰、手足冷、失眠
2.禁忌症 1)传染病, 2)妊娠期孕妇特定部位 3)对艾灸、烟雾过敏、疤痕体质者 4) 出血性疾病
3. 2020年三伏日期 初伏:7.16-7.25,中伏:7.26-8.14,末伏:8.15-8.24 共计40天
4. 艾灸方法及注意事项 1)三伏天中可以采取每10天一次的方法,初伏施灸一次,中伏两次,末伏三次。亦可每10天灸两次,背部和腹面轮流施灸。
2)艾灸以温热舒适为宜,所谓“少火生气,壮火食气“,热度不是越热越好。现在的艾灸盒经常可见6孔,8孔,甚至12孔的,以为越多越好,或为误传。 3)频次和施灸时间可以增多,“灸“者,久久的火烤之意,但也以耐受为度,若灸后疲乏则得不偿失。 4)因为烟比较大,且易触发烟雾报警,可在户外或车库施灸,但需注意避风。 5)无烟灸条方便,确是碳棒,效力无法和传统艾条相提并论,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勉强替代。 6)艾灸期间以禁食冷饮为佳。
5. 常见病取穴 1)呼吸系统疾病(慢支,哮喘,久咳,易感冒等):肺俞,大椎/ 膻中,中腑。
2)消化系统疾病(腹泻,消化不良,肠胃功能紊乱,腹痛等):至阳,压痛点/ 中脘,神阙,足三里。
3)泌尿生殖系统疾病(痛经,慢性腰痛,宫寒,肾虚等):肾俞,次髎/ 关元,神阙。
艾灸应用广泛,虚实诸症均可使用,但个别情况(如黄痰,干咳等)需要特别的手法,以达到祛实补虚的目的,若病情反复或者不确定如何使用,请及时咨询您熟悉的中医师。
2020年是不平静的一年,时已过半,疫情遥遥无期,夏季利用天时中焦施灸,有“干姜甘草”汤之功效,提高免疫,有助于预防冬季的各种流行疾患。。。
|
上一篇: 中医药可以防治新冠肺炎吗? |
下一篇: 病有六不治 |